觀照般若
觀照般若者, 謂觀照之德, 非照而照, 了法無相, 名為觀照, 即一切智也。 (非照而照者, 謂理本非照, 因觀而照, 以顯觀照之德也。 ) 謂觀照之德, 非照而照, 了法無相, 名為觀照, 即一切智也。 (非照而照者, 照謂照明, 謂理本非照, 因觀而照, 以顯觀照之德也。
觀照般若 → 觀照般若
觀照般若者, 謂觀照之德, 非照而照, 了法無相, 名為觀照, 即一切智也。 (非照而照者, 謂理本非照, 因觀而照, 以顯觀照之德也。 ) 謂觀照之德, 非照而照, 了法無相, 名為觀照, 即一切智也。 (非照而照者, 照謂照明, 謂理本非照, 因觀而照, 以顯觀照之德也。
觀照般若-能觀妙慧
觀照是能觀的心,善巧的心,能觀的妙慧。我們現在觀照事物時沒有善巧,所以都看錯了!因此才會生起煩惱,所以在聽聞佛法時,要像佛經上常說的,要「諦聽!諦聽!善思念之。」 諦聽,就是如實的聽,不要有偏見的聽。
信心清淨,謂由信此文字般若,起觀照般若,而得一心清淨。雖只 …
【信心清淨,謂由信此文字般若,起觀照般若,而得一心清淨。雖只說一信字,而解,行,證並攝在內。】 這是前面都曾經跟諸位報告過,特別是了義經典裡面,一個字就含攝有許多意思。說一個「信」,信,解,行,證都在這個字裡面,所以這個信它是圓滿的,它是究竟的,後面解行證要是 …
六祖壇經/般若品
若起真正般若觀照,一剎那間,妄念俱滅。若識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。 善知識,智慧觀照,內外明徹,識自本心。若識本心,即本解脫。若得解脫,即是般若三昧。般若三昧即是無念。何名無念?若見一切法,心不染著,是為無念。 用即[偏]一切處,亦
六 祖 壇 經 之 般 若 品 ‧ 疑 問 品
般若觀照,一剎那間,妄念俱滅。若識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。 善知識,智慧觀照,內外明徹,識自本心。若識本心,即本解脫;若 得解脫,即是般若三昧;般若三昧即是無念。何名無念?若見一切法, 心不染著,是為無念。
二,般若性質_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」淺解 耕雲先生講述
二,般若性質 般若,又可分三種性質: (一)實相般若: 就法的實性,法的實相來講,叫實相般若。實相般若,就是法的現量和證量,佛的「法身」的當體。 (二)觀照般若: 雖然在觀察,但不是用分別心,不是用第六識,而是用般若。
佛教的生命--般若 與選擇修行法門,一門深入
· PDF 檔案1.三般若:實相般若,觀照般若,文字般若。 (1)實相般若(體):依修行四念住,八正道,六度 萬行,照見五蘊皆空所證之真如理體,即如來藏 妙真如性,也即是吾人之無住真心(體)為般若之 實性,能生起觀照般若之妙用,故云實相般若,
神會禪師的悟境 75
3.法藏的《般若心經略疏》:(1)實相般若,謂所觀真性,(2)觀照般若,謂能觀妙慧,(3)文字般若,謂能詮之經教。 (三)五般若:見於長水子璿所錄的《金剛經纂要刊定記》卷二:「般若種 …
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
般若是印度語,在五種不翻之中,它屬於「多含不翻」。因為翻過來中文,祗可以翻譯一個意思,而不能翻譯它這樣多的意思,所以不翻。那麼多的意思有多少呢?有三種般若。這三種般若就是文字般若,觀照般若,實相般若。那麼般若翻譯成中文就是智慧。
佛子諦聽
照見,即是「觀照般若」。 皆空,即是「實相般若」。. 培養觀照力,必須依據聖教,建立正知正見,了解生命的流轉以及還滅的方法。這一份觀照力之所以稱為“般若”,就是因為他具有空性正見,能夠照破對萬法執為實有的迷失,也就是「煩惱障」。
在觀照中認識自己 《般若心經》淺解 之七 – 金蘭觀
觀照般若,就是通過靜坐中 返觀,靜觀 的修行,使眾生悟達宇宙人生的真相,認識自己,從而脫離妄想執著,六,七二識由是得轉,而其餘各識亦可轉矣 (關於八識,見乙酉年七月廿四日修身課 …
心經般若修証法門
般若觀照為的是解脫五陰煩惱,但在境界空之中,你須瞭解這時是照,不是觀。 這個空的自性,不生不滅,別怕五陰來去,想也好,不想也好,想而不想,想過不留,無住無著。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說法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》 – 學佛新生活
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目錄: 一,前言 二,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三,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 第一部份 講經題 第二部份 講經文 第三部份 證道指南 四,加行 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 以三昩境界,智慧之用深入空性真諦實相真如之理而對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所作之釋解開示,其理精闢無誤,被高 …
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:「般若?文字般若?觀照般若?實相般若? …
12/10/2013 · 般若,若分而言之,則為三個般若:文字般若,觀照般若,實相般若。 這三個般若像(伊)字的三個點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超出眾生的情見。 粗淺說來,人們所看的大乘經論,以及所聽的同類言論,這都屬於文字般若。